表面上看,全球化带来了制造业转移,导致美国大量制造业岗位被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代替,这也是为什么2000年到今天,美国经济虽然大幅增长但收入中位数却出现下滑。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各个国家通过其竞争优势完成合理分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输出技术,中国输出劳动力。有研究显示,如果没有中国的低成本制造,美国最贫穷的10%人购买力会下降63%。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2009年奥巴马总统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实施的反倾销税。在这个政策下,轮胎行业的就业机会又回到了美国,创造了大约1200个就业岗位。但是对于美国企业每年带来的成本提高是11亿美元。
所以特朗普的反全球化将让美国不在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从全球的金融,贸易,政治等影响力中退出。就在特朗普当选不久,他宣称退出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也给了中国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机会。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主动的外交战略,通过“一路一带”战略与各个小国谋求合作。开拓新的港口,贸易,资源和交通出口来输出资本,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GDP体量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强国。而在美国退出全球化的阶段,未来几年也是中国扩大其全球影响力的黄金时间。
关于美国经济,我们看到前三季度GDP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1.3%、1.5%,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较此前预期的1.6%略有降低。整个GDP的增速相比中国还是远远落后,同时单季度GDP增速从2015年1季度的3.3%下滑了超过一半。而中国过去几个季度基本保持稳定。所以我们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虽然下滑但依然好于美国。
|
欧元区复苏前景惨淡
2016年对于欧盟经济体而言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英国脱欧公投、巴黎恐怖袭击、意大利公投都给欧元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欧盟委员会近期下调了2017年欧元区与欧盟经济增长预期。较半年前的展望报告,2017年欧元区与欧盟的经济增长预测各下调了0.3个百分点。欧元区长期面临经济增长疲软,甚至进入流动性陷阱的问题:1)英国脱欧带来的连锁反应。在英国之后意大利公投失败,为脱欧也埋下伏笔。其他成员国也可能纷纷选择离开欧元区;2)欧元区在设立之初就有结构问题,当强大的德国和弱小的希腊交易同一种货币后,德国对于其他国家还是净出口,拉大了欧元区各国竞争力的差距;3)人口问题带来的移民,民粹主义情绪上升;4)人口老龄化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高福利社会也不鼓励创新。基于这几点,我们认为欧元区经济将长期低迷。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2013年开始实施的“安倍经济学”在经历了最初的魔法时刻后,已经被打回原形。仅仅依靠“直升机撒钱”是无法推动经济复苏的。在最初的日元贬值,日本出口受益带来的股市上涨后,我们逐渐看到安倍还是无法解决日本经济的根本。由于少子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支出远远高于消费增长,长期面临财政无法重建的难题。国债等金融产品的融资功能在消失,放出去的钱在市场中空转,日本央行的“独舞”解决不了长期通缩问题。而美国退出TTP也给日本的结构调整带来致命一击。原本预估TTP能给日本带来80万个就业机会,现在却成了一纸空文。
总结一下,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充足的资本、较为领先的技术和大量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无论是与美国、欧洲、日本还是其他新兴国家对比,中国在经济生产的必须要素上都毫不逊色,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很可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经济的发展是股市上涨的根基,强大的经济体必然产生强大的股市。如果我们不看空中国经济,也没有理由看空中国的股市。
四、政府需要一个健康的股市助力经济转型
历史上看,每一轮牛市都离不开政策面的呵护与扶持。当前,无论是养老金入市、供给侧改革,还是混合所有制和加速IPO,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希望呵护一个健康的股市帮助经济完成转型,政策的破冰将成为牛市坚强的推动力。
养老金入市助推股市进入长牛慢牛
说了很多年的养老金入市,这次真的来了。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网12月6日公布消息,第一批21家基本养老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已经选出,其中包括14家基金公司、6家保险(资产)公司、1家券商,养老金入市加快。
从总量上看,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截至2015年底为3.99万亿,2016年有望突破4万亿,是目前社保基金1.79万亿的两倍多。未来随着首批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的成熟,养老金的归集和投资运营资金有望逐步到位,预计可以在未来几年内为A股带来3000-6000亿的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