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十足、发展前景广阔、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要素资源优质,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报告认为,相较于其他新兴经济体,高效的产业比较优势使中国在吸引外资上具有较强竞争力。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有效投资需求将持续释放,外商直接投资在中长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具广阔发展前景和韧性
毕马威的研究认为,中国当前的宏观政策空间较大。为应对全球疫情、石油价格扰动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等多重冲击,美联储在疫情暴发后通过两次大幅降息,迅速将政策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中国货币政策则继续保持相对稳健。
中国在财政政策上也有较大空间。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国民储蓄率水平较高,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相对较低,遇到危机时,政府能够利用充分的财政空间,以及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抵御外部冲击。
此外,中国外汇储备水平居世界第一,经常账户也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顺差,亦能够有效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保持汇率稳定。总体来说,中国宏观经济中长期向好趋势,以及充足的危机应对政策空间,可以增强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
营商环境改善增强外资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将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过去两年间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中国当前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球第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从政府治理能力来看,在抵御自然灾害和瘟疫时,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各级政府执行力强,社会各界配合度高,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
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高度重视稳外资、稳外贸,提出了多项优先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华南美国商会3月份的报告指出,在399家受访会员企业中,超过93%认为中国政府能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社会稳定是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保障,在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法治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是中国《外商投资法》实施第一年,该法要求在企业支持政策、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和行政审批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长度也由93条缩减至40条。
拥有完整产业链与优质要素资源
面对疫情冲击,一些国家政府提出鼓励制造业回流,甚至考虑对企业的“搬家”费用给予补贴和支持。对此,毕马威研究认为,重塑高度分工的全球产业链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复杂过程,企业不会因为一些政府的“搬家补贴”改变长期战略决策。靠近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企业决定投资的根本考虑因素。
首先,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基础深厚。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够保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上下游整体流程更加便利、高效。例如,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工业生产高地,集群优势明显。就汽车产业链而言,上海的创新研发水平较高,周边的苏浙皖劳动力密集,且智能制造能力强,中国很多汽车零部件公司均集中于此,围绕汽车的全产业链完备,吸引了诸多跨国车企。
其次,成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运输配套能力,是企业投资选址的基础考量因素,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电力可得性”这一分项指标上,中国排名全球前列;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也居世界首位,能够较好地帮助企业实现物理联通,远距离销售货物。
同时,中国拥有大量高技术劳动力。在2009年至2018年这10年中,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比重从3.7%提升到21%。高素质、高技能、高创造力的劳动力供给有助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新产业长期发展,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记者 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