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信保诚基金将ST长生估值调整为0元/股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末每股净资产还有4.12元的ST长生在某家机构眼中已毫无价值。在基金公司普遍对ST长生预估值为4元/股上下的情况下,中信保诚基金给出的0元/股估值更显突兀。
ST长生并非孤例。上证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家公司的估值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且涉及的公司较多。
客观来说,每家基金公司的分析方法、投资理念、估值模型及对公司认识都不同,估值分歧在所难免,但由于今年“黑天鹅”事件多发,涉事公司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使得更多基金对这些公司的未来预期产生了不同看法,反映在估值上的差距不断加大。这一现象使得市场对于调整后的估值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过度调整议论纷纷。
现象:不同基金估值判断差距大
ST长生(原名长生生物)旗下子公司于7月15日被爆出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次日该公司股价开盘后一字跌停,此后该事件不断发酵,公司走到了退市的悬崖边。昨日,公司股价继续跌停,报收于9.09元。
在此期间,据记者统计,至少有14家基金公司对ST长生的估值进行了调整,从几元到十几元皆有,最高的为16.11元/股,最低为3.96元/股。
随着事态升级,ST长生估值不断下调本无可厚非,但中信保诚基金昨日将ST长生估值调整为0元/股,这距离申万菱信、长城等多家基金公司7月31日发布的“关于调整ST长生估值为3.96元/股”公告,仅仅相差一天时间。
进一步来看,7月24日,有3家基金公司发布了ST长生估值的调整公告,但各家调整的幅度差距也较大。天弘基金给予ST长生的估值是8.56元/股,安信基金给予7.7元/股,东方基金只给出了3.96元/股。
不同基金同一时间对某家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产生不同的看法并非只涉及ST长生一家公司。7月25日,华泰柏瑞基金对康泰生物给予的估值为42.25元/股,建信基金给予的估值为38.16元/股,两者相差约一个跌停板。就在前一天,上投摩根基金给予的估值为50.47元/股。
同样的案例还发生在中兴通讯身上。6月21日前后,多家基金调整了中兴通讯的估值,最多的调整为4个跌停,最少的调整只有2个跌停,两者之间差距不小。
议论:是否存在估值过度调整
不同基金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家公司未来预期持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在估值上的差距不断加大,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于调整后的估值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过度调整的议论。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表示,基金调整估值目的是为了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投资者,以确保投资者利益。每家基金公司的分析方法、投资理念、估值模型以及对公司的认识都不同,加上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基金公司的定价态度,所以估值有分歧很正常。
但他承认,事后来看,现实中存在一些基金公司调整过度的问题,引发了投资者的不理解或不满。但基于套利成本的考量以及监管层的相关规定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估值形成一定的约束。因此,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基金可能存在过度调整的冲动,但实际操作方面又是另外一回事。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过低地调整估值来吸引资金,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事与愿违。
他解释说,由于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大众投资者,而他们对股市理解的能力、对风险识别的能力以及对上市公司定价的能力都较为欠缺,若调整过度,一方面会使其不理解,另一方面势必导致净值回落更多,在已存在恐慌情绪的情况下,大众投资者眼中看到的未必是机会,反而可能是风险。再退一步而言,监管层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估值原则进行规定。
呼吁:提高估值调整的透明度
虽然每家基金公司的估值分歧在所难免,但正是由于基金调整估值的不透明,使得市场产生了一些误解或不满。
记者查阅多份估值调整公告发现,在多个“黑天鹅”事件中,大多数基金公司对“为何会将公司估值调整为这一价格”及“本次调整采用了什么样的估值方法”都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最多再带一句“后续公司将密切跟踪事态进展,如有必要将申请对公司价值进行重估”。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能否提高估值调整的透明度。刘亦千表示,适当对外公开估值调整的说明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一位曾是第三方的基金研究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基金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估值委员会对涉及重大事件公司进行估值,成员包括投研部、法律部、风控部等多个部门。也就是说,对公司估值的调整更多是每家基金公司的自主定价,一旦发生估值调整往往是比较重大的事件,适当公开估值调整的理由与方法,不仅能取得投资者理解,也能凸显基金公司的专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