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保本基金到期转型公告,今年内将要到期的67只保本基金开始为到期后的出路做准备。在调整、转型和清算三条道路中,转型将成为保本基金的主流出路。
保本周期为两年的诺安益鑫保本1月15日发布公告称,2018年1月22日为首个保本周期到期日,由于未能符合保本基金存续条件,将转型为“诺安益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南方恒元基金也发出公告称将转型为“南方中证100指数基金”,国投瑞银瑞源则将转型为“国投瑞银瑞源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此外,国投瑞银瑞源保本二期、华富安享保本、诺安益鑫保本、新华鑫安二期等4只保本基金也将在1月份陆续到期。
统计显示,今年共有67只保本基金先后到期,占总数的59.29%。
北京一位保本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保本基金多数成立于牛市之后,期间市场风险偏好逐步下台阶,加上2016年末的“股债双杀”,市场避险资金纷纷追求资金安全,保本基金也在2015年、2016年迎来大繁荣。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以后成立的保本基金多达81只,占保本基金总数的72%。
然而,避险策略基金新规的出现改变了保本基金的命运。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保本基金产品绝对保本的“刚性兑付”预期,2017年1月24日,《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下称“新规”)发布,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
新规明确对避险策略基金依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存续保本基金仍按基金合同运作。存续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符合新规规定。
北京上述保本基金经理表示,为了强化稳健运作,新规对存续保本基金加强了投资约束。比如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合规资产、不得增加稳健资产投资组合的剩余期限、不得增加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规定,基金管理难度有所增加。
虽然新规对存量保本基金出路指明了多个方向,但保本基金多数选择了转型道路。“资管领域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虽然保本基金有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转型和清算三条路可走,但市场已经意识到这类产品打破保本保障后,与短期理财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相比已无优势,清算又面临客户和资金流失,转型为混合基金或指数基金成为最普遍、最理性的选择。”上述基金经理说。
新规实施近一年,保本基金数量和规模稳步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113只保本基金合计资产净值1784.84亿元,比新规实施前产品减少38只、规模下降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