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多数新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无法覆盖设立成本,新基金发行亏损的现象相当普遍
近日,多家公募人士告诉基金君,目前多数新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无法覆盖设立成本,新基金发行亏损的现象相当普遍。在这里面,既有小公募布局产品线的需求,也有大公募有布局未来市场的考虑,在基金“去库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仍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新基金亏损发行成常态
最近,一家小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向基金君吐槽,现在公司新发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亏损40万元,而今年公司准备发行新基金的计划是10只以上,考虑到其他类型产品比股票型产品成本要低,但眼瞅着也要亏300万的节奏。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今年发行新基金的计划是20多只,虽然不知道发新基金的利润情况,但在这样的市场应该是赚不到钱的。
基金君又采访了行业内其他公募基金公司,发现新基金亏损发行目前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这里亏40万要看是保守算还是按实际投入算,40万的亏损应该是以收入减基金运营成本算的,如果算上IT等后台成本,实际亏损其实会更大。
作为新发基金,管理费无疑是新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管理费又是与基金规模挂钩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基金规模难以做大则是利润摊薄的重要原因。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除了发起式基金,一般需要募集到2亿资金新基金才可成立,现在多数新成立基金是2亿多的规模。但2亿的管理费太少了,和以前几十亿的发行规模没法比,如果基金规模大,基金发行期亏损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北京上述小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则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在现在市场环境里大多新基金是擦边成立,如果按照2亿元规模计算,现在权益类基金1.5%的费率,2亿规模一年下来也才300万管理费收入。”
算完了管理费收入,现在开始计算新基金成本。
北京上述小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首先要抛去给银行的尾佣,300万管理费能留下来200万就很不错了;其次,剩下的200万费用里,还需要排除营销成本和发行合规成本,比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客服费等,这些是一次性支出的成本。
那么,现在成立新基金到底亏多少呢?记者找来一张成立新基金的利润估算表。
该人士称,目前大致的成本科目如上,但每家公司情况不同也会有所调整,这个是按照年度测算的,有的也会根据月度进行测算,数据会更准确一些。
但该人士也透露,由于行业存在一些惯例,上述估算表其实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成本。
而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则补充到,一是有的新基金募集不足2亿,还要找帮忙资金,帮忙资金也要成本,这个一般是不便透露的;二是如果新上产品涉及IT系统改造,也会产生成本,交易所开账户也需要费用;三是主动型的产品还要给券商分佣, 分佣算基金交易成本,这是基金成立后摊的成本;四是还需要扣除托管费、税费,有的产品还有指数使用费等。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虽然新基金亏损设立的问题相对普遍,但这也没能阻挡新基金成立的热情。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为322只,同比大增79.89%;累计募集2773.56亿份, 同比也增长69%,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仍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基金公司愿意亏钱干赔本买卖呢?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小公募有布局产品线需求,大公募有布局未来市场的考虑,在基金“去库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亏损发行也是无奈之举。
针对小型公募基金来说,有的连公募基金的主流种类都没配置完整,因此,建立完整的产品线就是这类公司的主要诉求。而针对大公司,有的从去年开始就发行了很多行业基金,为未来FOF配置底层资产做准备。
北京一位公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很多产品发行有整个产品线或公司的长远考虑,不会单单仅考虑成本,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先把“种子”播下去,未来市场起来了,有这样的产品储备才有可能抓住“风口”,首先要让公司业务丰富起来,业务规模才可能拉升起来。
而今年新成立基金面临的新情况,就是基金“去库存”的压力。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现在监管层要求‘批而未发’的基金‘去库存’,‘库存’较高的基金公司申报新基金数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大量发行基金仅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公募基金行业激烈的竞争也催生了“产品发行热”。原来公募基金是“老十家”,现在是上百家,目前在排队候批的公募基金还有44家,而新公司多数想要建立完整的产品线,这也导致新发基金越来越多。这样,当某一个行情起来的时候,“东边不亮西边亮”,都有相对应的产品可以把规模做起来。
但业内人士也认为,好的产品通过持续营销是可以赚钱的。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称,“亏损只是暂时的,好的产品成立后也可以做持续营销,成立时间久了,很多一次性的成本就不需要了,成本也可以摊薄,自然也就赚钱了。”
但行业内这种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