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场”和“高地”,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以经济优势和互联网优势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处于中国前列,41个城市总体迈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长三角发展一体化中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发表建言,在疫情期间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也使得一体化发展中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加迫切。
代表委员建言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发展
据阿里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撰写的《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63万亿,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41%。在进入2020年后,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仍呈高速发展阶段。就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点,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给出了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崔瑜才在接受采访中提出了关于长三角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一体化与区块链等结合的建言。崔瑜代表认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金融一体化是重要部分。为了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一体化建设,崔瑜代表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牵头,指导长三角区域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组成支付清算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长三角支付清算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制定支付清算一致性政策。
在创新技术应用试点上,崔瑜认为,在金融科技驱动支付清算产业变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将长三角支付清算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和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结合起来,探索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等传统区域支付工具数字化,并试点运用于供应链金融、平台经济等领域,积极争取数字货币在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区域竞争,很大部分来自于对数字经济和数据的竞争。”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我国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为此,王建沂经过充分地调研和走访,建议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发展湾区经济的角度,支持我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紧紧抓住国家重要窗口机遇期,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前布局和建设一批一定数量级的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和智能计算中心产业集群,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三省一市“组合拳”打造数字经济提速新高度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的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当时专访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他表示:“数字长三角战略是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不二选择。”
“数字长三角”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驱动的生态系统,除数字经济这一基石外,还包含了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建设。在产业地区分工上,黄先海特别强调,应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层次,依托各省市比较优势,明确长三角数字产业功能分工体系,充分发挥长三角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构建具有高引领性的千亿元级战略性数字产业群。
在此次疫情中,正如黄先海所言,三省一市各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明确定位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花式组合拳”在产业布局中做到了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双引擎作用。
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数字经济,可谓是在疫情中多方位发力,将数字经济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玩出新高度”。数字经济是杭州的“柱”和“梁”,体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高度”。过去几个月,数字经济借由一套“组合拳”,助力杭州“满血复苏”。疫情之下,杭州推出健康码在全国率先精准复工,亲清在线、企业码、人才码……各种数字经济新手段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3月2日,杭州市政商“亲清在线”系统正式建成上线对外发布。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4月29日,浙江省首场数字服务贸易云展会在杭州开幕,这也是国内率先召开的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云展会。5月20日,杭州市正式启动了“云上杭行”5•20直播电商季活动……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已经成为黄浦扛起中心城区核心区特殊使命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在疫情期间,“AI+零售”、“AI+金融”、“AI+服务”、“AI+治理”、“AI+教育”等等都让数字科技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未来三年内,黄浦区将初步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打造全市领先的‘数字治理应用示范区’。”黄浦区科委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侧重多领域融合发展。
安徽省日前发布了今年最新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等,重点开展25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在4500亿元以上。5月10日合肥市市长凌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肥要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合肥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依托。在城市建设中,合肥市已建成5G基站超1300个,整治23处拥堵点,新增停车泊位和新能源充电设施均超过1万个。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20年,合肥市将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基地、先进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三次产业触网登云……
同步飞驰的,还有交通强国首批试点省份江苏正以“新基建”为契机,全面提速“5G+交通”融合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实、成色更浓。近一年来,江苏建设2.6万余座5G基站,按照计划,到2020年年底,江苏将建设5.2万座5G基站。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催化剂”,更是软实力、竞争力核心所在。苏宁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龙头民营企业,近期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透露,2020年苏宁将加大“新基建”投资和建设,聚焦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两大核心,推动各类商业形态创新变革。他指出,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零售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和强大引擎,相应带来对先进信息技术和高品质信息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腾“云+”建“数” 各有精准定位
在数字经济建设中,“云”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存在,据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云制造指数》显示,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我国云制造发展领航区和排头兵。该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云制造指数为36.5,高出全国整体水平10.3%,其中制造企业上云比例为55.4%,高出全国整体水平11.5%。浙江领跑长三角云制造发展;安徽跻身2018年我国云制造排名前十榜单,位居全国第八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
2019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从基础设施、产业、政务和服务等多个维度对长三角区域内城市进行了数据评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以经济优势和互联网优势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处于中国前列,长三角41个城市总体迈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区域内上海、杭州、无锡、南京、合肥等城市引领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之所以能够都收获腾“云+”建“数”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对自身的精准定位,其中,上海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引领者,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今年,上海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排名位于第一。
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制造业融合型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积极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其中,南京在以北斗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基础产业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规划中专门提到‘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周耿介绍。
浙江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创新者,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多年以来,浙江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布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打造“数字浙江”,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齐头并进的局面。
安徽则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跟随者。安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软件产业为突破口,已经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经结语: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中国巨大的考验,也让数字经济迅速成为热点。各行各业在国内外疫情的上、下场转化中煎熬,而当企业乃至个人开始接受新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时,增长方式切入了“新”赛道,新机遇正蕴含其中。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我国区域发展重要战略之一,肩负的使命与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数字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与数字的相互叠加,让数据在更多的产线上“跑”了起来,异军突起的爆发式增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数字经济超强的“适配性”。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试验场”和“高地”,势必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叹。一体化发展,也将为中国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更多的“魔方组合”…… (记者 宋雅静)